亮点成果

    首页 > 亮点成果

伍普球、梁晓亮等- CG:表生风化壳中典型次生矿物结合态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优化

 |  | 来源:
放大 缩小

化壳型稀土矿床是稀土元素,尤其是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在该类矿床中,稀土元素往往以多种赋存状态形式存在。因此,不同赋存状态稀土元素的量化对于评估这些矿床的经济潜力和开采效率至关重要。顺序提取法(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SEP)被广泛用于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定量分析,但其在稀土元素分析中的适用性仍未得到充分的探讨。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风化壳典型次生矿物(黏土矿物和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稀土元素的提取效率和选择性,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顺序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元素浸出实验、透射电镜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表征了浸出过程中矿物形貌和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5 mol L-1 (NH4)2SO40.2 mol L-1 (NH4)2C2O4pH 350℃水浴)以及0.2 mol L-1 (NH4)2C2O40.1 mol L-1 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90℃水浴)依次用于提取离子交换态、无定形铁(氢)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晶态铁(氢)氧化物结合态稀土的顺序提取法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同时,该优化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铁(氢)氧化物-黏土矿物复合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表面不同赋存状态稀土元素的分离提取。其中,离子交换态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而铁(氢)氧化物(如针铁矿和赤铁矿)能通过络合作用对中重稀土优先富集。此外,该研究在提取剂的化学性质、矿物表面反应性及提取方法的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进一步评估了优化后顺序提取法的提取效率和选择性。

该研究得到了江西省科技地质规划项目(批准号:2023KDG0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2201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B1212060048资助。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Chemical Geology》。

论文信息:Wu puqiu(伍普球), Li Xurui(李旭锐), Liang Xiaoliang*(梁晓亮), Lin Xiaoju(林枭举), Jianxi Zhu(朱建喜)

Optimiz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typical secondary minerals in regolith-hosted deposits Chemical Geology, 2025, 122942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mgeo.2025.122942

 

附件: